鍍鋅鋼板色澤差異算是質量缺陷嗎?
鍍鋅鋼板在流通和使用過程中常會碰到關于色澤差異的糾紛,鍍鋅鋼板的目視色澤差異是否屬于質量缺陷,這也是我們常常需要與用戶溝通的問題。
現代化的工業制造是一種高度標準化的制造模式,在碰到問題時必須定性定量地分析。
所以提到目視色澤差異時,我們必然會面臨兩方面問題要回答:
1、什么叫目視色澤差異?肉眼看出來的?還是設備測出來的?
2、測量什么指標?以什么標準來評價?

什么叫目視色澤差異?
鋼貿活動中所謂的“目視色澤差異”,通常指的是通過裸眼觀察,得出鋼板色澤不一樣的結論,常用“發暗”、“灰白”、“發亮”等形容詞描述。
裸眼觀察這種方法主觀性較強:不同的人、不同的光線、不同的時間觀察可能會得出不同的感受。
此外類似“發暗”、“灰白”、“發亮”等描述也無法向那些沒有看到鋼板實物的合作伙伴傳遞準確的信息。
所以,色澤差異要定量表述,需要用設備檢測特定指標并結合標準來進行評價。
只以肉眼觀察的主觀感受來評價色澤好壞,這就有點。。。耍流氓了。。。
測量什么指標?以什么標準來評價?
既然色澤差異是需要通過檢測并結合標準來評價的,那必然就涉及到了產品標準。我們的老讀者會發現一個規律,凡是和質量相關的問題,往往最后都會回到標準上來。
需要事先澄清的是,類似鍍鋅、酸洗、冷軋等薄板產品并不測量與色澤直接相關的指標(在國內外鋼廠或國家標準中都是如此),薄板類產品中檢測色澤相關指標的是彩涂產品。
我們以國內某一流彩涂鋼板生產商的標準為例,規定如下:
E.4.4 涂層色差彩涂板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都可能出現色差,由于色差受生產組織、顏色深淺、使用時間、使用環境、用途等多種因素的影響,因此通常由供需雙方在訂貨時協商。 |
涂層與標準板的色差△E值應不大于1.5。需方如對色差有特殊要求應在訂貨時協商。注:壓花、印花、網紋、絨面、金屬顏料涂層或珠光顏料涂層,樣板的不同方向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。 |
彩涂鋼板的色澤差異主要受到涂料影響,而類似鍍鋅鋼板的色澤會受到粗糙度、鋅層厚度、鈍化/耐指紋涂層、涂油類型等許多因素的影響,多種因素的組合使得生產廠無法進行檢測和評價,也不可能單獨控制鋼板色澤。
所以不管是國內國外都不對鍍鋅鋼板(也包括酸洗、冷軋等品種)的色澤進行檢測和評價,生產中也不會針對色澤做專門的控制。既然不檢測、不評價、不控制,那鍍鋅鋼板的色澤差異當然也就算不上是質量問題了。注:類似冷板氧化色、平整寬窄印等屬于工藝缺陷,評價的是工藝異常,而不是色澤指標檢測不合格。其實在柴哥的技術營銷生涯中,真正死磕鍍鋅板目視色澤差異的用戶極少極少,大多數是因為其它的問題引向了“色澤”這個點。我們看個典型案例:“DC05E+Z和DC05+ZE這兩個牌號有什么區別,客戶詢問是不是顏色有區別,說灰白的質量不好”。這個問題的核心是色澤差異嗎?并不是。問題核心是用戶覺得“灰白的質量不好”。我們用“剝洋蔥”的方法一層層解析:1、問題中用戶的核心訴求是獲取”穩定的質量“,碰到的問題是”質量不好“; |
2、用戶的判斷依據是小樣本經驗,以為顏色和質量有關系,即:”灰白色的不好“,因此想要找”非灰白色“的材料;
|
3、用戶根據小樣本經驗,以為牌號和顏色存在對應關系,所以通過DC05E+Z和DC05+ZE的近似牌號關系,就可以找到“非灰白色的材料”,以滿足質量需求。
|
因為用戶對材料并不熟悉,根據使用過程中小樣本的經驗得出了【牌號】、【色澤】、【質量】三者之間存在聯系的結論。如果把寶貴的精力和用戶的信任浪費在解釋色澤差異上,能夠解決用戶的質量問題嗎?不能。了解用戶在使用灰白料過程中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,幫用戶解決質量問題才有價值。要干好技術營銷,就要學會剝洋蔥,回到原點,了解用戶真實的需求。文章來源:知鋼
(本平臺"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"的部分圖文來自網絡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。我們尊重原創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,敬請聯系主編微信號:steel_tube,進行刪除或付稿費,多謝!)